如果要說國際象棋教學的話,我們所需要面對的不光是其他同行的競爭,而是國際象棋需要和其他的課外活動去競爭。在基因改造技術還不成熟之前,香港家長都比較願意在教育孩子之中花上最多的時間和金錢,所以要選擇適合的活動讓孩子去學習,不單可以用一個比較便宜簡單的方法去觀察孩子的學習,也可以因應的作出相對應的調整去培養他某些特質。
孩子的成長需要
性格 - 下棋可以培養出個性比較獨立自處的小孩子,讓他們懂得自己獨立解決處理問題。更重要的是,培養他們從他人角度看事物,接受挫折。
智力 - 有系統的學習方法,從觀察問題、提出假設和猜想、逐一試驗、反覆檢討。科學思考的方法,也就是有系統的思考,能改進和推演的思考方法。
有系統的學習方法 - 學習國際象棋要知道的事情不少,要處理這麼多的資料,老師和家長要同時多走幾步去幫學生了解適合他的方法,學生也要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。
國際象棋的比較優勢
便宜方便 - 對比起STEM,下棋便宜又方便。常見窮學生在社區中心用捐的電腦和平版,都是來看Youtube。STEM的活動比較昂貴和難搞,應該等約初中開始才學習。當然,兩者不排斥,但是如果要試的話,當然是應該挑一些比較便宜方便的學,等到適合的年紀才學上去。兩者都是訓練同樣的思考方法,聞道有先後而已。
具體直接 - 對比起需要特定知識(例如中英文的詞語),國際象棋很具體直接,不會被知識和溝通媒介限制。Mensa的考試都不用語文,直接用圖像推理,這也是相同的概念。
省時快捷 - 國際象棋可以自學自習,老師透過網上預早核對答案,運用軟件,在家中和家人下棋,上網下棋。
互動性強 - 和樂器不同,下棋的互動性非常強,可以有機會和其他小朋友直接對抗比試,看看自己的水平到哪裡。和其他比賽一樣,大部份的聚會和比賽都是在週末舉行。
國際象棋的社會影響
平等 - 傷健人士也可以和正常人同時同場作賽。
共融 - 在不同種族的人士之中,國際象棋也較容易被理解和接受。
教育 - 訓練思維,尤其對於低收入家庭不容易買一大堆練習,但是國際象棋便宜又好玩。套前同事的說話,Highly Scale and Leverage-able。
家長和老師需知
時間和關係 - 家長和老師需要不斷溝通,有好多時候小孩子不是一朝一夕失去興趣,功課需要家長多一同參與學習,一對一課後有主動再抽時間去參加外面的聚會和比賽。我們要為孩子盡量培養的,是一個Organic的關係。
興趣為主- 我自己也有頭幾個學生的錯覺,以為他們刻苦耐勞,其他學生也可以用比較辛苦和專業的方法訓練。但是一年來想通了,以他們這麼小的年紀,其實什麼樣的訓練方法都可以為學生帶來好處,不用太在意什麼才是正確的教學方法。
先教他們走法後,不要急著教他們開局(如果他們沒有自己問起),他們很多時就喜歡自己亂玩,就讓他們好好亂玩,玩到一個地步之後他們問,你才開始講。別人沒有在問你意見時,那怕意見是好的,都不會被接受,這是基本的尊重。協助他們發掘自己的需要,不是容易的事,Steve Jobs只有一個。
比賽和訓練前景 - 坦白說,這是下棋的弱點。比賽只有一個第一第二第三,不像樂器只有考試就可以得到級數。
現在有不少長期居住中國而又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學生,把香港當成是中國的七八線隊去練習,希望拿到好成績之後回到中國入三隊四隊,或者利用香港的名額到外地比賽。他們的時間多,資源也更多,很多訓練的水平已達職業級,在學校已成一個科目去任教,是體制的部份。以他們人數來說成千上萬,要拿出幾十個人來勝過香港所有人不難。
尤其香港學生功課多,學校集中操練成績(可見,可和外界和教育局爭取更多資源)而忽略了自理,心理質素,人際關係的培養(不可見,不能利用來爭取資源),本來日期已經吃緊。香港國際象棋總會因應從東南亞來港作賽人數漸多(又或者是水平低的Mismanagement),作賽日期選擇多數和本地學校日期相沖。本地水平本來不高,又加上比賽自由行,情況越來越差。
要在本地的團體賽取得好成績不難(要以本地學校團體註冊的比賽),本地的個人賽則較難(因為多了不以香港作為通常居住地的學生趁週末來比賽)。坦白說,只希望他們可以以老帶幼,而不是拿了資格就走。
我們可以要求老師學生盡力教盡力學,但到最後要如何衡量那些看不見的地方有沒有進步,一個老師一個學生的好壞要如何衡量,是不是每個學生都非得要長成一個樣子,老師和家長都要面對自己心中的鬼。外面的老師和學生條件再好,但都不一定願意花時間在你身上。
理解這情況,並不以此做借口,仍心存善念盡力而為。教學要回到人的身上,處理好人和人的關係,並來理解週遭的一切。
Comments